如何高效地宠溺?
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,几乎对所有人都粗鲁、霸道,不回答问题或忽视别人的请求,无法忍受拒绝,听不得不同意见,等等,而此人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生理或心理的障碍,那么,你遇到的多数是个被宠溺的人。我们经常说“爱”他人,其实对“什么是爱”的理解往往差异较大。最常见的所谓“爱”其实就是宠溺。宠溺是一种行为,通常指的是放纵他人的不适当行为,通常指那些会带来直接或隐藏恶果的行为。据我观察,宠溺也是我们社会最擅长的事情之一,不仅会宠溺他人,也会宠溺自己。如何高效地宠溺呢?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宠溺,要有随时放弃的心理。最近看了一条视频新闻,一家三口在高速上车祸,行车记录仪留下的过程是这样的:当时高速上没什么车,三岁的儿子想摸摸方向盘,爸妈一开始拒绝,然后孩子就哭闹起来,妈妈心软,就允许了他摸一摸,然后孩子上瘾了,不肯撒手,拒绝,再允许,……最终当然是以车祸结束,一家三口皆亡。这一家对宠溺孩子就非常在行,整个过程堪称经典:首先是拒绝,但并不坚持,孩子哭闹就得逞,再拒绝,再哭闹然后再得逞,这一对父母坚持了“随时放弃”的原则,宠溺做得很到位。
宠溺,要做到用好东西轰炸及有求必应的准备。喜欢哪个人,就要为他准备好一堆的好东西,一股脑地拿出来,达到令对方目不睱接的效果最好;对方有什么请求,不管是否合理,要做到有求必应。偶尔陪家人看两眼电视,央视的法律频道会讲一些八卦,有个故事是这样的:有位小伙子交了个小女友,娇小可人,小伙子的收入并不高,但依然是有求必应,女方终于答应结婚了,但婚礼当天因为要买一套家庭影院没有得到满足,就拒绝上婚车。类似的故事很多,先忽略其中那点可怜的法律常识,从行为学上来讲,这个小伙子也是宠溺的高手,充分做到了用好东西轰炸及有求必应。当然,我们这儿要忽略一下最终因为无法做到有求必应的结局。
宠溺,要替对方选择那些轻松简单的事情,避免任何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。如今,我们的社会有很多快捷的刺激,比如跳一次热舞、在震耳欲聋的歌厅来一次宣泄、看完速七去速八,等等,宠溺对方,就要让对方喜欢上这些刺激。诸如下棋、远足、长跑、看书、练习音乐等等,这些事情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,需要注意力集中,需要思考及投入精力,没有坚持下来则很难体会到乐趣,宠溺他就一定要避开这些。观察、总结、记录、设计并实施计划,最终完成一个项目,比如写一本书、培养一个健身的习惯、培养孩子一个好的行为,等等,这类事情是有难度的,也极容易因失败而受挫,宠溺他就要避开这些。宠溺他,面对那些有难度的事情,要在对方产生这样的念头时就阻止,相信我,因为自身的难度这类事情很容易阻止住。
宠溺,要鼓励对方的欲望,要不停地告诉对方:活着就是要享受,欲望无止境是真理,有些东西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享受的,有人天生就是富贵的命,等等。宠溺他,就要和他一起鄙视那些奋斗的人,学会嘲笑他们,比如努力一辈子都赶不上人家一次的享乐。宠溺他,要与他一起钻研彩票、星相、老虎机等娱乐,关注那些一次中奖百万以上的新闻。
宠溺,就要拒绝说“不”。前面的一家三口车祸中,家长一开始还是说“不”的,而最宠溺的做法应该拒绝说“不”,答应下所有的事情,做不到的要其它事情来代替。
说了这么多宠溺之法,有些杂乱,其实,宠溺没那么复杂,无非就是:不顾一切地满足对方的要求,实在满足不了,就用替代的方法来满足。
行为学是研究生物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,有很多分支,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,就是行为的强化与惩罚原理,即奖惩机制。受到鼓励的行为,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,其结果就是这种行为会越来越多;受到惩罚的行为,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,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少。培养一个行为,比如摔门、大声地粗鲁地说话等等,一般的过程是这样的:初期的密集强化,让行为基本稳定下来,然后间歇强化,让行为得以长期保持。假如一个孩子喜欢抢电视机的遥控器,(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自发行为),没有得到阻止,他成功地拿到遥控器就是强化,抢几次就拿到几次,这个抢遥控器的行为就建立起来了。以后,假如有客人在,他还想抢遥控器,而这次大人阻止了他,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哭闹,甚至是极其剧烈的,客人自然会不好意思,一般会说“孩子嘛,给他吧!”于是孩子又得逞了,这叫间歇强化。这样几次之后,这孩子抢遥控器基本就形成了长期的行为。以此类推,很多行为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。
行为一旦建立,想要消退或改变则相对困难,甚至有些行为一辈子都改变不了。比如你说话的口音,因为你每次同样的发音别人基本上都能准确理解并作出恰当反应,这就是强化,在这样反复强化之下,最终形成了你说话的特定风格。因为行为的消退或改变是很麻烦的事情,所以,从一开始就强调建立恰当的行为方式很重要。然而,从一开始就小心地强化、忽略或阻止相应的行为,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,不仅需要观察,还要快速做出判断或者干涉。而宠溺则简单得多,不必仔细观察,也不必仔细分析,只要随时听听对方需要什么,能满足就满足,不能满足就想办法换其它的东西来满足。宠溺,则完全避免了行为的消退与改变的困难,而且对方还能够获得当下即时的满足,何乐不为呢?
宠溺,不顾一切地满足对方要求,正是反复验证了行为的强化规律。适当的技巧可以让宠溺的效果更佳,比如“拒绝说不”这一条可以这样用:一开始先假意拒绝,对方肯定不乐意,然后再哄,对方还不乐意,再哄,如此三番之后,最后再完全答应对方要求,还添加了额外的“惊喜”。当然,如果对方的要求以前没有过的,前几次一定要满足,后面再使用上述技巧,效果才能达到最佳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要宠溺?很简单啊,让对方开心,或者摆脱当前的烦恼。人的过去储存在记忆中,现在出现在感知中,而未来则只能在想像里。人可以预知一些未来,但无法完全准备地预知未来。尽管有人曾经成功地预见了飞机、计算机、程序的模式,但那是一项非常高超的技能,没有对过去、现实及规律的准确理解,很难做到。而忽略未来,关注当下的快乐,这就相对容易得多,宠溺是关注当下最容易做的事情。至于后果,那将来才会发生呢,急什么?
如何高效地宠溺,你学会了吗?